专业律师团队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取保候审

许多当事人在家人或朋友被拘留后,会向律师提出第一个问题:“可以保释吗?”。在我国的法律中,并没有“保释”的适当条款,这可能是借鉴了美国或香港电视剧。在中国,将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转化为非羁押状态的专业术语是“取保候审”。普通公民往往不知道取保候审的法律知识,如取保候审的条件是什么。
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是否能够取保,涉及对嫌疑人、被告人人身危险性,及其涉嫌罪名在量刑上的判断等。而这些判断,不是熟悉法律条文的专业人士,根本无从为之。那么,在申请取保候审的具体操作上,律师可以为你做些什么呢?

1.全面梳理法律关系向、办案机关提出取保候审申请书

如前面所述,取保候审是刑法上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行为严重程度的判断。情况越轻,获得取保的可能性越大。而所谓情节,是指合法的情节。只有律师才能全面总结、总结这些法律认定的情节,并向办案机关形成书面意见(办案机关属于审查阶段的公安机关;检察院是审查起诉阶段的办案机关;审判阶段的办案机关为法院)。

2.主动出击、为取保创造可能

如果嫌疑人、被告人获得了受害人的谅解,那么,被取保候审的可能性也会相应增加。例如,刘某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羁押,接受委托后,律师指导刘某的家属赔偿对方经济损失,受害人对刘某提出谅解,双方就此达成和解协议,在那之后,我给办案机关提交了取保候审申请书以及刑事和解的相关材料。最后,刘某被成功保释,等待审判。
专业律师可以确定哪些情况下适用刑事和解制度、哪些情况下和解后可以取保候审,嫌疑人、被告的家人没有专业知识和经验,判断不了,即使家庭成员知道得到受害人的谅解可能有一定的优势,也不知道如何去操作,并形成有效的法律文件。

3.审查批捕的律师意见与取保候审申请双管齐下

在刑拘期满之后(刑拘期最短3天,公安机关可根据办案需要进行延长,最长30天。),检察院审查批捕,审查时间为7天,检察院批捕科检察官在七天之内要去看守所提审犯罪嫌疑人,了解案情,查阅案卷材料,决定是否批捕。辩护律师在刑拘期内可以到看守所指导嫌疑人如何在批捕检察官提审时陈述案件事实、强调对自己有利的情节。公安机关制作的笔录中往往注重有罪事实而忽略对犯罪嫌疑人有利的事实或情节,而这些事实又是对犯罪嫌疑人申请取保候审极为关键的,那么在检察官提审时着重强调这些事实就极为必要。在审查批捕的七天之内辩护律师可以向检察院递交委托辩护手续以及《审查批捕的律师意见》《取保候审申请书》,全面阐述犯罪嫌疑人具备的法定和酌定从轻、减轻情节,以及可以适用非羁押措施的条件,建议检察院做出不予批捕的决定。

4.全面梳理法律关系、向办案机关提出取保候审申请书

客观地说,嫌疑人被拘留后,最应该考虑、最值得花时间和精力争取的,就是获得取保候审。社会上有不少人打着“捞人”的旗号进行诈骗。此时,家属必须冷静思考,根据案件的事实和情况做出客观判断。不要让骗子有机可乘,既耽搁了时间又不起任何作用,反而带来损失。及时聘请律师见面,了解案情,依法及时申请保护才是最佳解决方法。